作者:周立伟
转载:善恩英语在线私塾
美国大学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存在:一方面,他们倡导“社会公平与正义”;另一方面,他们又通过发展办公室向大笔捐赠者提供录取的侧门和后门。一方面,美国大学都号称自己支持并鼓励“多元化”;而与此同时,几乎所有的大学里的教职员工和学生,都对保守主义者进行打压,以至于很多保守派师生都不敢公开表达自己的保守主义价值观。所以,冠冕堂皇的场面话,你呵呵一下就行了。真信,那就是too young and too naive了。
美本申请也是一样。现在大家都早已明白美本申请中“包装”的重要性。然而,到底怎么个包装法?“普通女孩”赵同学凭借ACT33分的成绩录取斯坦福,在被问到有何秘籍时,淡淡地说:“相信自己,做自己就好了”。她没有透露的是她爹向美国顾问(现住在美国监狱里)豪掷的650万美元。
"Be yourself-做自己",这也是美国大学招生官最喜欢说的一句话。“无需迎合。每个人都很独特,展现真实的自己就好”,招生官们在流畅地说出这番话时常常挂着一丝略带鼓励的微笑,彷佛在暗示:你行的。 而被这套华丽说辞忽悠了的小白,在挖心掏肺的表白之后,等来的却是一份同样套话满篇的拒信。说美国大学申请是一个游戏,非常恰当。赢者靠的不只是实力,而是对游戏规则(包括潜规则)的深刻理解。而这个游戏规则到底有多微妙?这么说吧,连潘石屹先生都没有彻底整明白。
好多朋友都知道潘总给哈佛捐了1个亿,但实际上,他的大公子申请哈佛时就被拒绝了。据接近哈佛招办的圈内人士说,潘先生实际上犯了几个错。首先,他捐款的时间点离大公子申请大学的时间点太靠近了,提前至少两三年动手才好;其次,也是最重要的是,他太高调了。哈佛当然欢迎捐款,但更要“名节”。她是绝对不愿意世人以为她是只要给钱就能上的。
理解美本申请的游戏规则,关键就是要理解阅读你申请材料的那群人。他们可能是男人、女人、双性人、白人、黑人、棕人、黄人、 年轻人、中年人或老人...但最重要的是,从统计学的观点,他们大概率是Liberals(和progressive-进步主义者是同义词)。不了解liberal这个极端重要的概念的朋友,你应该去Google一下。我这里简单给liberals画一个像。
1. 他们通常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,并认为自己富有爱心、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;
2. 不太相信基督教,或者至少不太承认基督教在美国社会的重要地位,但却同情伊斯兰教教徒,反对伊斯兰恐惧症;3. 支持甚至是鼓励同性恋和变性人权利;4. 支持女性权益,支持无限制堕胎权;
5. 认为“公平”比“自由”更重要,支持政府加税以实现“社会公平”;6. 深信“气候变化”,主张比较激进的限制化石能源的政策;7. 他们支持“AA-平权法案”,倡导多元化,乐见黑棕黄白济济一堂其乐融融...
8. 他们通常比较强烈地反对美国保守派人士,尤其是川普。
有朋友可能会问了,为什么会是这样的?这个问题,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。根本上,可能和知识分子天性中的“先天下之忧而忧”的理想主义有关。
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结论。对美国liberal行为模式稍有了解的人都会明白,如果学生的申请文书谈及下述话题,那情况就不太妙了...1. 基督教帮助我度过难关,找回自信;2. 在LGBT文化逐渐成为时尚之际,拒绝peer pressure,保持自我定力;3. 反思AA政策:过度的优待政策是否可能会导致部分后进族群不思进取;4. 感到目前的气候变化理论的证据还不够有说服力,希望大学阶段的学习能帮助我进一步了解这个问题;5. 在助学农民工子弟学校过程中,发现孩子们的问题不是钱的问题,而是文化的问题,因为我发现,即使有了财务资助,这些孩子也都不愿意继续学习...
....
正确的做法是,如果是想谈社会责任感,你可以关注女性权益,但必须注意,女性是受歧视和压迫的;你可以谈财富平等问题,但你的观点必须是,社会分配制度的不公和存在的各种歧视导致了社会贫富鸿沟;你也可以谈动物权益,但你的观点必须是,人类自以为是,以地球主人自居,太操蛋了。比较文艺一点的,可以写自己在彷徨困惑中找到自己新的性取向,傻白甜一点的,可以写自己虽然身形肥胖却依然自信满满...无论你写什么,你必须都是一个正能量满满的年轻liberal的形象。这,就是申请美国大学(尤其是美国精英大学)的套路。从媒体披露的一些哈耶普斯的成功案例来看,大概也就都是这么回事儿。有聪明的学生会问:我能不能通过我的文章,能一定程度上改变招生官的部分观点,这样不是能让Ta印象更深刻吗?让我告诉你,那是不可能的。你说的观点,美国保守派人士早就说了1000遍都未能说明他们,你能指望他们在读你文章的几分钟里被你说服,然后会心一笑:这娃说得真不错?对liberal,迎合他们,说他们喜欢听的话,讲他们喜欢听的故事,才是正确的姿势。记住:顺毛捋!还有一部分更聪明的学生会问:万一读我申请材料的招生官恰好是一个保守主义者呢?这个....其实也无需担心。首先,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。大量的统计显示,美国大学教职员工中90%以上的人都是liberal或者倾向于liberal。其次,保守主义者对于liberal的宽容度要远高于liberal对保守主义者的宽容度,尤其是面对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时,更是如此。
坦率地说,美国大学的申请,真的是一个充满了liberal bias的游戏而已,与申请者的实力没有必然关系。甚至,很多时候,一些具有独立思想和批判思考能力的孩子反而会受伤。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吧...我有一个学生A,是一个在美国长大的ABC,自以为是一个liberal,后来成功进入了以极端liberal文化而闻名的Pomona College。一次,老师在课上讨论《敦刻尔克大撤退》这部电影,有进步主义女生愤而站起说到:《敦刻尔克》这部电影是一颗种族主义大毒草,因为里面没有一个黑人主角。我的学生虽然也以为自己是一个liberal,但common sense他还是有的,说到:在撤退的几十万大军里如果黑人官兵数量足够少(例如只有几百人),那没有黑人主角也可以,没有必要为了“政治正确”而牺牲“历史正确”。这下可好,他的一番发言立刻被贴上了“insensitive”的标签,成了种族主义者的典型....
美国大学就是这么一个可爱的玩意儿。申上了,祝贺你,申不上,也不必妄自菲薄。很有可能是,不是你不优秀,而是你太优秀了。
相关阅读:
解读美国大学本科申请策略
终极指南:申请加州大学,看这一篇就够了!
申请美国硕士研究生的一点感悟
作者:周立伟,原载:善恩英语在线私塾。本文经授权转载,版权归属作者/原载媒体。
喜欢本文?欢迎关注/置顶/点赞/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: